总第114期2005年3月10日
◆ 写在卷首
>> 卷首语
◆ 新闻视野
>> 锦程集团荣获“中国物流行...
>> 锦联集团荣获“辽宁省最佳...
>> 中共锦联集团党委第一届四...
>> 延边锦程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 锦程集团董事局主席李东军...
>> 地产集团组织开展“学习万...
>> 沈阳地产“金鸡报晓“灯组...
◆ 管理视线
>> 打造优秀团队,合作共赢未...
>> 制度管理,企业的基础管理...
◆ 行业纵览
>> 浅析“定点采购”与“询价...
>> 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文...
>> 认识空气,健康有心  文...
>> 浅析白领阶层  文/温静
>> 携手都市白领,共奏品牌交...
◆ 学习沙龙
>> 让战略从纸上落地  文/...
◆ 心灵看板
>> 与窗的N次对话  文 刘...
>> 缩小梦想  赵晶
◆ 休闲驿站
>> 平凡的岗位,平凡的事
>> 物业也疯狂  姜韦韦
>> 屠 强 记  李轶
◆ 生日贺卡
>> 生日快乐
◆ 锦联人录
>> 锦程GBC——跨一步,寻...
与窗的N次对话  文 刘静

  房屋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安全,但安全显然惧怕黑暗,因而它在墙上留下了窗口,窗子把复杂的世界化为简单的图画,它省略了声音、温度和可能的伤害,
它把尘世挂在墙上,使之成为一件装饰品。

  人们常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口,这个窗口存在于我们思想意思中,你无法把它拉到现实的世界,成为生活的一个元素。然而,“窗”是房屋的眼睛却触手可及,英文中的window来源于德文,而古高地德语中window意为“风眼”。在这里,“窗”成为通风与看世界的工具。

  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为了防止烟熏火燎,让空气流通,在茅草屋的顶上开孔,这个孔称为“囱”。后来,人们为了吸纳阳光,又在四周开孔,这个孔便称为“窗”,“囱”就开始作为专用的烟道。“穴”里的“囱”即为窗。人们在洞穴中躲避豺狼虎豹、风吹雨淋,同时也通过“窗”时刻与大自然融合。

  几千年来,上至天子的宫殿、下至平民百姓的茅屋,中国的“窗”都含蓄而羞涩地开着,我们的下半身永远不可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因此,窗台最低也仅低到人的腰际,所以窗台又称腰高。近几年来,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和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开扬大气的西式窗终于使我们的窗落地,尺寸和角度的变化,也渐成房地产广告的卖点,落地窗、飘窗、转角窗……彻底巅覆了人们的视觉,使人眼花缭乱,心生想往。已经习惯了坐井观天或小心意意地偷窥,当那扇窗想怎么开就怎么开、想开多大就开多大、想开在哪就开在哪的时候,都市人紧张的神经在约定的空间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舒展。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手端咖啡坐在从落地窗偷渡进来的阳光里,苦思冥想着城市一片浩瀚词汇中的一个。“窗”从建筑元素演变成一种时尚生活元素。我想窗对于《格调》中所说的模糊人群来说,还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还记得第一次站在星海广场的[世纪经典]豪宅窗前的那一刻,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指点江山的震撼,那时那地,窗已经变成一种透视权利和身份的道具。

  其实我更愿意抛开生涩的建筑学概念和虚无的营销学概念去看待窗,很久很久之前,我便透过它看到外面世界若隐若现的诱惑。

  小时候家里住的是那种老式的中国房子,坐北朝南,沿着北墙有一铺火炕,北墙上开了一个又高又小的窗,正对着另一户人家的后院。这个小小的北窗,就将外边的景物浓缩成一本小人书,我看它的时候,踩着枕头、扒着窗台,依然要仰视。在那个物质与精神都匮乏的年代,这本由蓝天、葡萄架、鸽子、白兔、还有时不时的争吵声组成的声情并茂的小书,陪着一个小女孩儿渡过了无数个枯燥无聊的白天。窗外的一切都是别人家的,是我只能观望而无法介入的地方,因此也变得更加神秘。间或的,我可以在某个秋日,得到一串隔窗递过来的葡萄,或在一个雨天,看到飞落到窗台上避雨的鸽子咕咕地叫着,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向我家观望,那神情正是我仰视那个后院的神情。冬天的时候,北窗上会结出厚厚的、美丽的窗花,我经常用硬币按在窗花上,揭下来的时候,整个窗子就变成了无数个壹分、贰分、伍分面值的硬币图案,我会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看不到后院的葡萄架枯萎了的藤蔓。

  多少年之后,窗子比记忆中的北窗大了不知多少倍,我也总是站在某座高楼的某一层的某个房间的某扇窗子的后面,由仰视转而俯视窗外的一切。曾经的小人书也变成了一部厚重的城市日志。但是,我却时而不知所措,时而迷茫厌倦,时而头晕目眩,不是窗子太高,而是城市太深。

  至今还依晰记得琼瑶的第一本小说《窗外》的封面:一个清丽的短发少女趴在窗台上,双手托着腮,看着远方,眼光带着迷离和空朦……看《窗外》时,正在读高中,也是那种突然间被青春涨得很满很满的年龄,喜欢每周换坐位的时候,自己能够离窗近点儿,遇到不喜欢听的课,就长时间地看着窗外空寂的操场,没有喧闹作为背景的操场,好像突然长成了另一种样子,令人生出无限的惆惘。

  “我坐在窗前,世界就如一个过客,稍歇片刻,向我点点头,便走了”。孰不知,坐在窗前的人也在走,而且连片刻的稍歇都没有。

  我现在的办公室的窗子高度正齐我腰,但是很宽,双向拉合。我的座位背对着窗,因为西向,晴天时,我的办公桌上永远洒满西落的阳光,走也走不完。即使没有太阳,我的电脑屏幕也会反射昏白的天光。此时,光于我不是好物,百叶窗于是无补,于是用厚厚的窗帘遮了起来。相对于办公室的其它角落,我这里是黑暗的,白天里的相对黑暗,将窗外这个城市所有的魅惑都屏蔽掉了,从而带给我心理的安全和宁静。

  那天,我从SOHO尚都的楼书里看到了大面积的斜窗,那作为墙的一面玻璃,已不再90度垂直于地面,细想这真是好啊!因为窗子向外倾斜的部分正好遮住了多余的阳光,如我这种白天怕光之人,就不必再拉上一个厚厚的窗帘了。
窗,已然不是原来的那扇窗!

  写这些字的时候,我坐在自己枯瘦的房间内,透过窗子看南方向晚的天空,在白昼与黑夜之间,画出一道岚风,再从灰色楼顶的缝隙间飘走了……于是,城市摆脱了拘紧,开始进入了一种松驰的自然状态。就此,我暂时结束了与窗的对话。

  (刘静:地产集团营销策划本部。)
加入时间:2005/3/10 10:00:00 阅读次数: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