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17期2013年10月01日
◆ 新闻
>>
沈阳锦联贷款参加辽宁股权...
>>
锦联金融参加全国商业保理...
>>
锦联集团召开八月份董事会
>>
锦联集团入选2013年中...
>>
锦联控股集团访问浦东发展...
>>
2013物流企业发展与供...
>>
新加坡经济发展局来访锦程...
>>
中远集运来访锦程国际物流...
>>
锦程集团设立秦皇岛、唐山...
>>
锦联新经济产业园落户天津...
>>
营口锦联•经...
>>
营口锦联·经典名郡举办产...
>>
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主任...
>>
盘锦市委书记孙国相率领全...
>>
大连中山区政府领导一行参...
>>
北京锦联红杉投资有限公司...
◆ 专题
>>
2013物流企业发展与供...
>>
2013物流企业发展与供...
>>
参会企业代表感言集锦
>>
2013物流企业发展与供...
◆ 管理视线
>>
执行的力量——锦联集团的...
◆ 物流
>>
互联网条件下的物流应用与...
>>
我的销售观/刘彪
>>
新媒体营销来了,你准备好...
◆ 锦程巡礼
>>
成功始于口碑,服务决定未...
◆ 加盟之窗
>>
而今迈步从头越——锦程物...
◆ 地产
>>
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关...
>>
关于危机处理之我见/徐杨
>>
品牌?个性化?营销!/吕...
◆ 物业故事
>>
一封真挚的感谢信
>>
有一种服务叫贴心
◆ 金融
>>
贷款业务若干法律问题评析...
◆ 精彩锦联
>>
仲夏夜——兴城之梦/宁良...
>>
带你穿越,浅游西安/徐艳...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互联网条件下的物流应用与发展/王敏慧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市场竞争的加剧、物流分离外包速度的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物流管理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已经把改善物流管理当做竞争制胜的战略法宝,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占GDP比例甚至达到10%,物流管理在中国也正日益受到高度重视。
物流的核心是“物的流动”,与运输不同,物流不仅改变了物的时间状态,也改变了物的空间状态。现代物流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实现运输、仓储、配送的高效一体化。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快速、准确地传递物流信息,使得生产厂商实行准时制生产、物流提供商实行准时制配送,将生产地和流通过程中的库存降到最低,甚至达到“零库存”或“零距离”,由此降低物流费用。
传统的物流配送强调要拥有实体的仓库、配送过程要由多个业务流程组成。但是互联网条件下的物流配送则强调虚拟仓库、业务流程由网络连接以及对时间提出更高的要求等等。现在用“成也配送,败也配送”来形容网络与物流配送的关系是恰当的。可以说,互联网是信息传播的保证,而物流配送是执行的保证,没有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只能是一块空头支票。互联网下的物流配送瓶颈在我国的主要表现是:在网上实现商流活动之后,有一个有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
配送是由送货逐渐演变而来的,一般的送货形态在西方国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说是随着市场而诞生的一种必然市场行为。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剩时,在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必然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推销方式,而最初的送货则是作为一种迫不得已的推销手段出现的。直到20世纪70年代还将送货看成“无法回避、令人讨厌、费力低效的活动,甚至有爱企业的发展”,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
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具有反应速度快、功能集成化、作业规范化、服务系列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路化、经营市场化、流程自动化、管理法制化等特征。
不过配送又不同于送货、运输,送货是一种促销服务方式,配送则是在现代化技术下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区别,配送还包括送货、分货、配货、配装等等,配送必须依赖信息的处理,使得整个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在规模、水平、效率、速度、质量等方面发展更快;配送是运输与其他活动共同构成的有机体,以供货者送货到户的形式进行供应,充分按用户要求进行配送。
有时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使得偶尔涉足电子商务的买方比较不满。即便是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其发展速度也难以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速度并驾齐驱。在我国,物流配送更是处于经济领域的滞后部分,先进的电子商务和落后的物流配送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势头,会加剧物流配送瓶颈的作用,所以在关注电子商务的同时,要以更大的精力建设基础物流平台系统和与电子商务配套的配送服务系统,逐渐改善我国的物流配送平台,建立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产业。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管理体制混乱,机构多元化,导致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配,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另外,我国物流企业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设备陈旧,损失率大、效率低,运输能力严重不足,形成了“瓶颈”,制约了物流的发展,物流配送明显滞后。商流与物流分割,严重影响了商品经营和规模效益。其次,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政策制度尚不完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和兼容性差,缺乏系统功能。同时,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欠缺,难以满足物流配送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国家应该在政策上、资金上对社会化、电子化的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进行支持和帮助;其次,应当加强供应链物流配送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大力发展专业物流系统-----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以及以人为本,积极培养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相关人才;并且建立以配送为中心的物流服务体系,努力降低配送服务的成本。此外,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物流国际化、跨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物流国际化的潮流,以全球为着眼点,在中国大地取得竞争优势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突出自己的专长,弥补不足,积极发展国际业务,开拓国际市场。
因而,应该尽快进行物流配送管理,建立新型的科学化物流信息配送系统。新型的物流配送业务应当能够可以实现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并且这一切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根据人们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自动完成的。实践证明,市场经济需要更高程度的组织化、规模化和系统化,迫切需要尽快加强建设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流通体系的重要内容。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但目前还不可能达到发达国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程度,只能从国情、地区情况、企业情况出发,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随着电子商务的日益普及,中国的物流配送业一定会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物流配送迅速升温,国内市场对物流配送的需求十分旺盛,物流配送正在成为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面对这一形势,物流配送企业应勇于迎接挑战,抓住发展契机,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积极组织和参与供应链管理过程的物流活动或者向独立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政府亦应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改变多个部门管理物流配送的不统一、不协调、不明确的现状,打破行业垄断,加强物流配送的市场宏观调控。可考虑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权威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管理物流配送和相关市场,增强物流配送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保证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保证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王敏慧:锦程物流网技术部
加入时间:2013/10/18 10:55:00
阅读次数: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