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21期2005年10月28日
◆ 写在卷首
>>
李总刊首语
◆ 锦联新闻
>>
法国AIRSEA INT...
>>
投资集团总裁李东军接受《...
>>
锦程集团:邀请前阿里巴巴...
>>
锦联大厦:组织开展“客户...
>>
地产集团:项目研发本部对...
>>
集团总裁李东军视察沈阳公...
>>
锦联大厦:市科技局一行二...
>>
锦程集团:锦程总部接待澳...
>>
锦程集团:锦程集团派代表...
>>
锦程集团:订舱中心推出“...
>>
锦程集团:迪拜代理WAY...
>>
锦程集团:锦程物流网全新...
>>
锦程集团:物流网日注册量...
>>
锦程集团:第一期《锦程订...
◆ 经典聚焦
>>
锦程物流网——客户信札
>>
让价格成为价值的真实体现...
◆ 行业宝典
>>
浅谈开发成本的造价控制 ...
>>
房地产融资渠道探析 文...
>>
警惕企业的核弹危机 文...
>>
做好物业管理服务,打造经...
◆ 红军精神
>>
将执行进行到底:“请首长...
>>
实践红军精神 做卓越审计...
◆ 人生百味
>>
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 文...
>>
日记本 文/刘静
>>
我和妈妈的十元钱 文/...
>>
无畏 文/陈春刚
>>
雨情 文/郎平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警惕企业的核弹危机 文/陈春刚
——企业危机公关
(引子)无论是世界500强名企,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都有可能会面临着核弹危机。企业的核弹危机一旦爆发,辛辛苦苦所建立的品牌及所拥有的市场将在瞬间坍塌,可谓是损失惨重。如何正确处理及解决企业的公关危机,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兴衰,世界知名企业的领导人对此均予以了高度关注和重视。
太多的例证已充分地向我们论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 ……
惊心动魄案例一:
脆弱的三株“帝国”
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是一个曾经辉煌的名字。
据来自三株的统计资料看,到1996年底,三株集团宣布已完成销售额80亿元。以区区30万元起家,吴氏父子在短短三五年之内,便开创了资产达40多亿元的三株“帝国”基业,打造了三株帝国神话。
然而,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一个湖南乡下叫陈伯顺的老汉竟然使三株“帝国”轰然坍塌,而最终成为了三株帝国的终结者?
1996年6月3日,湖南常德汉寿县的退休老船工陈伯顺在三株“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广告承诺打动下,花428元买回了10瓶三株口服液。据陈家人介绍,患老年性尿频症的陈老汉服用了两瓶口服液后夜尿减少,饭量增多,但一停用又旧病复发,当服用到三到四瓶时,老汉出现遍体红肿、全身搔痒的症状,第八瓶服完,陈老汉全身溃烂,流脓流水。6月23日,老汉被送到县医院求诊,医院诊断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其后,陈老汉病情不断反复,于9月3日死亡。陈老汉死后,其妻子、儿女一纸诉状把三株告到了常德中级人民法院。
1998年3月31日,常德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三株公司败诉的一审判决,要求三株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并没收三株非法收入1000万元。此时,由于各种原因,常德一案已引起了国内媒体的普遍关注。一审判决后,当即有20多家媒体进行了密集型的报道,其标题均为“八瓶三株口服液喝死一条老汉”,一时间沸沸扬扬,谣言四起。经销商与消费者纷纷退货索赔,三株口服液及其系列产品的销售市场陷入了瘫痪状态。
此时,三株帝国陷入了风雨飘摇、四面楚歌的绝境。
从当年4月下旬开始,三株的全国销售急剧下滑,月销售额从数亿元,一下子跌到不足1000万元,从4月到7月全部亏损,生产三株口服液的两个工厂全面停产,6000名员工放假回家,口服液的库存积压达2400万瓶,相当市场价值7亿元。
一家年销售额曾经高达80亿元 —— 迄今中国尚无一家食品饮料或保健品企业超过这一记录——累计上缴利税18亿元、拥有15万员工的庞大“帝国”就这样轰然倒塌。
继而三株提出上诉,最终由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1999年3月25日,持续了一年的的官司以三株胜诉告终。但是,法律上的胜诉,却不能挽回三株帝国倾覆的命运。
点评; 三株帝国的倒塌可谓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大悲剧,委实令人叹息惋之。三株帝国的倾覆一方面由于企业广告宣传过于虚夸,还有一方面在于疏于管理,对于企业公关危机处置不当,甚至根本就没有采取相应紧急的公关危机处置活动,在开始之时听之任之以至事态扩大。同时与媒体沟通协调不当,致使出现媒体蜂拥炒而上进行炒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副作用。最后达到人心摇动、谣言四起的地步,致使三株品牌及市场在顷刻间坍塌。
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做事后诸葛进行分析,假如在出现湖南老汉家属在法院起诉的第一时间内,三株帝国能迅速地启动危机事件处理程序,组成精干小组,派人与死者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当地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的疏通,请权威机构对产品进行检测评估,同时以积极的态度去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发布企业的信息,把媒体注意力向利于三株公司的方向进行疏导,如果……,不用太多的如果,假如三株公司较好的做到了以上几点,三株帝国大厦会在顷刻之间倒塌吗??
试问,哪家医药公司的药品没有吃死过或吃坏过人,可从来没有一个医药公司像三株公司一样这么倒霉,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老汉给弄垮了。与其说是湖南乡下老汉是三株公司的终结者,还不如说三株公司自己是挥刀自宫,自己搞掉了自己。
令人叹息惋惜之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沉思 ……
惊心动魄案例二
案例二 罗氏“达菲”风波
2003年2月8日,一条令人惊惧的消息在广东以各种形式迅速蔓延—广州出现流行疾病,数位患者死亡,而且受感染者多是医生。“死亡”让不明真相的人们大为恐慌,谣言四起。2月9日,罗氏制药公司于广州召开媒体见面会,声称广东发生的流行疾病可能是禽流感,并告之其产品“达菲”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罗氏公司的医药代表也以达菲可以治疗该病而敦促各大医院进货。该媒体见面会的直接后果是为正在浪尖上的谣言推波助澜,广东、福建、海南等周边省份的食醋、板蓝根及其他抗毒药品脱销,价格上涨几倍甚至十几倍,投机商大发“国难财”。“达菲”在广东省内的销量伴随谣言的传播而扶摇直上。2月8日前广东省内仅1000盒,2月9日后飙升到10万盒。
2月1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质疑“达菲”:“禽流感”恐慌与销量剧增有何关系?》的署名文章,指责罗氏制药蓄意制造谣言以促进其药品的销售,并向广东省公安厅举报。罗氏公司的商业诚信和社会良知受到公众质疑,其形象一落千丈。同时,罗氏制药还将面临严重的市场危机,直接的后果是“达菲”销量的直线下跌。《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发出后第二天,广州某医院“达菲”的销量就下降到不到10粒(以前每天要售出100多粒),更有消费者提出了退货要求。 罗氏制药的品牌形象一落千丈,社会责难之声不绝于耳。
点评:
当“非典”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扮演了两种角色,一种是借机公关型,承担公司在中国的社会责任,扮演富有诚信、爱心、有责任感的“本土化”企业;另一种则是利益熏心,无商不奸型,最终陷入了社会的诚信危机中。罗氏在这场危机中,无疑扮演的是后者。像罗氏这样一个全球性的集团公司,信誉是其在世界各地扎根的保障。很难想像一个百年企业竟使用如此短视的营销手段来开拓市场。“达菲”事件对罗氏(中国)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罗氏为什么没想到在这种时刻开展公关活动呢?试想,如果罗氏不是召开媒体见面会,而是向广大市民赠药呢?危难之中见真情。如果罗氏宣称的是“现在病因尚未查明的情况下,请广大市民不用惊慌,达菲对抗病毒有很好的效果,罗氏将免费向广大市民赠药”。如用此手笔,其效果就与现实中结果有天地之差别了。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置,导致危机公关活动彻底失败,致使企业陷入了被动的僵局,使罗氏其在中国的品牌形象及市场份额遭到了很大的打击,损失惨重,最终成为企业处置公关危机失败的一个反面案例。
树立正确的企业危机公关意识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危机公关处理的重要性,这样的案例很多,虽然是诸多企业在商海鏖战中的片片花絮,但通过分析,可找寻其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真心地希望企业无论品牌无论强弱,都要重视企业危机公关的存在,以最诚挚的态度面对危机,化危为机,为锦联的发展擎起一片蓝天。这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得到启迪。我们应汲取经验,加大对企业危机公关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处理的预警系统及操作流程,做到一旦危机公关事件来到之时,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危机公关处置系统,保护企业品牌及市场,避免企业受到更大的损失。
如何正确处置企业的公关危机,首先在企业中要充分意识到公关危机对企业的重要性,要充分地意识到“千里之堤 毁于蚁穴”的严重性。在企业中我们首先要建立企业公关危机预警系统及启动处置系统,强化全员对其有一个深刻得认识。这也是企业品牌维护及产品市场维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建立公关危机的预警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最好最完善的危机公关是把公关危机“扼杀在摇篮中”,将企业的核弹危机消弭于无形之中。
因此,如何应对企业危机公关工作是一个企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企业与国际化管理接轨所必须面对的课题。当一场真正的危机来临之际,企业如果处理得当,将会化危为机,不但将对企业的威胁消弭雨无形之中,而且对企业品牌知名度及美誉度的提升会有很大的帮助,相反如一旦处理不当,将会让企业出现核弹事件,从而事企业滑向深渊。
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在企业公关危机来临之时,媒体的推波助澜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经常会出现报道失实或媒体恶性炒作的状况,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公关工作中,更加注意与把握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一点尤为重要。(三株公司就是一个充分的例证)
危机公关处理七大原则:
• FFF:First Person, First Time, First Place
机构负责人在第一时间到达第一现场面对媒体和公众。
• SAS:See And Seen
让人们看到机构最高负责人在事后亲自采取了行动,包括发布新闻和表态。(对公众,形象胜于事实,感觉重于事实,态度重于行动)。
• TTT:Tell The Truth
绝不说谎,不编造理由(但不等于把真话和盘托出)。不发表虚假消息。
• WC:We Care
对所发生的事表示遗憾(但不是道歉!牵涉责任问题)和关心;需及时把握舆论,使组织行为与公众期望尽量一致,保持积极姿态。
• OOO:Only One speaks Out
以组织作为唯一权威的信息发布源头,且只有一个出口(新闻发言人),避免自相矛盾。
细节:如新闻发布会在组织外的地方开(便于控制人员),尽量避免组织名称和logo的出现(减小对形象品牌的损害),提前公布召开发布会时间(给自己一个应对媒体轰炸的缓冲)等。
• 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
简单直接,不要给人油嘴滑舌、事先准备、官腔十足的印象。
要诚实,不作推断,不使用行话,不推卸责任。
不回答任何在“虚幻假设”基础上的问题,回答时仅以事实为判断的出发点。
• PASS:Partner All Shareholders & Stake-holders
找出利益相关者,尽可能结盟;可能损害谁的利益,谁是最关心危机的人?有针对性处理。邀请公正、权威性机构来帮助解决危机。
加入时间:2005/10/28 18:56:00
阅读次数: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