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95期2003年7月24日
◆ 写在卷首
>> 我们可以选择卓越
◆ 新闻视野
>> 新闻视野
◆ 管理视线
>> 雾里看花——解读德隆战略...
>> 忠诚:经理人的第一条准则...
◆ 培训天地
>> 培训感受 文/陈鹏
>> 一点感受——听余世维教授...
>> 培训有感 文/孙小兵
◆ 锦联家事
>> 心情留下来 美丽带回家—...
◆ 随想杂谈
>> 谈说话 文/邵井斌
>> 生命的思索 文/桑琳
◆ 风雪书窗
>> 看书的日子 文/张晓琪
◆ 七彩文苑
>> 追梦在羁旅 文/周利
>> 分享·朋友 文/张莹
>> 酒吧情结 文/刘静
>> 大学时光拾零 文/左黎黎
◆ 生日贺卡
>> 8月份生日名单
看书的日子 文/张晓琪
    偶尔听到张镐哲的老歌《再回到从前》,“如果再回到从前,就让一切重现,你是否会在乎永不永远。”好熟悉的旋律,不禁让二十几岁的我想起那不太多的往事——为了看书打游击战的日子。
    爱上看书的日子是从家里搬进楼房开始的。我找不到昔日的玩伴,《安徒生童话》与《十万个为什么》是我仅有的朋友。我的最爱是《十万个为什么》,每个为什么都是由一个小故事做引言。印象最深的引言是关于盐的:小明和爸爸今晚去奶奶家吃饭。从奶奶家刚回来小明的爸爸就大喊,“今天我妈把卖盐的打死了,菜特别咸,渴死我了!”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人吃的盐多了就会特别渴呢?当时我非常迷惑,怎么不问为什么菜特别咸就是把卖盐的打死了呢?那些答案早就想不起来了,可不知为什么那些小引言却越来越清晰。
    为了看书而打游击是从初中开始的。父母规定我每天必须在家做功课,节假日也不例外。天知道初一初二有多少功课需要日以继夜的学习,我便开始从父亲的书架上寻觅金庸大侠的“侠文化”。当然探索的过程是艰辛的。先是把房门锁了,大摇大摆的看,父母发现苗头不对,把我房间的锁给拆了;后是正坐于桌前,用一本硕大的书作掩饰,再用一把小凳子放在虚掩的门前作掩护。父母一推门,凳子先发出警报声,然后再成功地把开门的时间拖延一秒。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硕大的书迅速后撤,挡住郭靖的大雕。这个当时自认为惊为天作的创意,现在不禁让人哑然失笑。大概父母看在金大侠的薄面上才没有拆穿我所谓的阴谋吧。
    游击战最艰苦的岁月是在高中。战场也转移到了校内,政治历史地理课从不浪费一分一秒。同桌是我最好的战友,因为老师与我的距离达到五米的警戒线时,他一定会发警报的。当然,如果我的书被没收了,语文课他看什么呢?最惊险的经历是高一那年的夏天。夏天教室前后共开两个门,而我与后门的距离只有十厘米,班主任或校长不经意的走过都会让我胆战心惊。那时我正在看《呼啸山庄》,有些恐怖的故事架构与走廊中清脆的高跟鞋声相得益彰。我对高跟鞋的发明者崇拜之情油然而生,正是高跟鞋让我那段日子有惊无险。想一想高中三年我真是受益匪浅,不仅汲取了知识,还锻炼了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警觉性。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高二。我用攒了几个月的钱换来了心仪已久的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实在忍不住在语文课上翻了起来。刚翻了几页正为王道士的愚蠢愚昧迂腐义愤填膺的时候,我的书就被老师没收了。当然,老师拿走的还有同桌的《福尔摩斯》。我不知鼓起多大的勇气,到办公室请她网开一面。谁知道她也在那义愤填膺,“我不没收,看完就还给你。”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如遇大赦,只可惜语文老师到现在还没看完。
    走进大学以后,自己想怎么看书就怎么看书的渴望变成了现实,却不知为何我再也看不下去了。当那段看书的日子逐渐成为尘封的往事时,我才明白同样尘封的还有自己看书的心情。真想再回到从前,从前那看书的日子。
             (张晓琪:2003年6月加入锦程软件公司技术支持部。)
加入时间:2003/7/24 14:09:00 阅读次数: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