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205期2012年10月01日
◆ 新闻
>>
锦联集团再次入选2012...
>>
锦联集团召开八月份三产业...
>>
锦联贷款公司总经理、副总...
>>
锦程通过5A最高等级物流...
>>
锦程参加中国亚欧博览会物...
>>
锦程集团设立FIATA培...
>>
锦程集团先后设立靖江、濮...
>>
营口加伦公司开展“大干1...
>>
锦联地产集团举行《从OA...
◆ 管理视线
>>
创新 务实 赢利 宏扬—...
◆ 物流
>>
提升销售服务意识,做成功...
>>
浅谈客服人员如何更好的为...
>>
物流行业未来路,创新发展...
◆ 加盟之窗
>>
乘锦程东风 扬帆大物流时...
◆ 锦程巡礼
>>
深度整合船公司资源,为锦...
◆ 地产
>>
招商工作中特殊业态浅析/...
◆ 金融
>>
浅谈贷前调查中收入的确认...
◆ 精彩锦联
>>
秋季里的职场收获/李微
>>
融入锦联家庭,感悟点滴成...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浅谈贷前调查中收入的确认/温延群
贷前的尽职调查是客户经理接受客户申请后,对客户的基本状况、生产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管理层的能力及品行、财务状况等进行调查了解,以便为项目审批工作提供依据。其中财务状况的调查涉及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现金流量等方面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多数客户经理对于如何确认收入感到困惑,现将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享。
一、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实质,并结合所有仅凭证的转移进行判断。实务中,一般是以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做为判断的主要依据,比如大多数零售交易,在款付清后,即视为商品所有权的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买方,可以确认收入。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所有权凭证或实物已交付给买方,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比如销售电梯,发票账单已交付买方,买方已预付部分货款,电梯也已发出,但根据合同规定,卖方负责安装,在安装并经检验合格后,买方才会付清余款。这种情况下,由于安装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必须得等到安装完毕并检验合格后才能确认收入。因此,判断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必须关注每项交易的实质而不是形式。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对售出商品实施继续管理,既可能源于仍拥有商品的所有权,也可能与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关系。如果商品售出后,企业仍保留与商品所有仅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则说明此项销售交易没有完成,销售不能成立,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比如,甲公司将A设备销售给乙公司,合同规定由甲公司对A设备实施继续管理和维护,并进行生产,利润按一定比例分配。这实质上是甲、乙双方共同进行投资,共享利润的交易。因此,应判断出设备销售时,甲公司不能确认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的估计。收入的金额不能够合理估计就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商品销售价格通常已经确定,但由于销售商品过程中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商品销售价格发生变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商品销售价格未确定前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即这种可能性要超过50%。如果企业根据以往与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判断买方信誉较差,或销售时得知买方在另一项交易中发生了巨额亏损,资金周转十分困难,就可能会出现与销售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的情况,不应确认收入。等到对方资金好转、能够承诺付款时,再确认收入。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判断收入的金额和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是否能够可靠地计量,需要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的一致性做出合理判断。收入能否可靠地计量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收入不能可靠地计量,则无法确认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售价通常已经确定,但销售过程中由于某种不确定性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售价变动的情况,则新的售价未确定前不应确认收入。此外,根据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性,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成本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如果成本不能可靠计量,相关的收入也不能确认,即使其他条件已经满足。比如,企业已收到买方部分或全部货款,但由于库存无现货,需要通过制造才能交货。此时,由于商品尚在制造过程中,相关的成本不能可靠地计量,因此收到的货款只能计入预收账款,等到商品制造完毕交付时,才能确认收入。
二、根据不同的销售方式,销售收入的确认时点。
1.采用交款提货销售方式,应于货款已收到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同时已将发票账单和提货单交给购货单位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2.采用预收账款销售方式,就于商品已经发出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3.采用托收承付结算方式,就于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并已将发票账单提交银行,办妥收款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4.委托其他单位代销商品的,采用视同买断方式,就于代销商品已经销售并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采用收取手续费方式,应在代销单位将商品销售,企业已收到代销单位代销清单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5.销售合同明确销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6.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方式的,应在收到外贸企业代办的发运凭证和银行交款凭证时确认收入。
三、核实主营业务收入的方法
1.查阅审计报告,包括审计报告类型,报表中的财务数据,重点是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会计报表附注虽然是以被审计单位的名义发布,是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多数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代为编制的。因此有一些注册会计师迫于压力不便在审计报告正文中披露的问题,可以通过报表附注将信息提供给报表使用者参考。为此我们要格外关注报表附注中提供的财务信息。
2.核实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纳税申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财务报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对比。如果两表中数据基本相符,客户经理需进一步核实企业实际交纳税款的真实性,检查企业的税收缴款书与纳税申报表中的实际交纳税款是否相符,分析企业税负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如果两表中数据不相符,客户经理需进一步与企业财务人员沟通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是否合理,并取得其他证据予以辅证。
3.查看企业进销存系统,根据企业系统显示的数据,对原材料采购量、投入产出比例及产成品的销售量进行估算,再按产品销售价格估算企业整体销售收入。
4.关注企业对关联方或关系密切的重要客户的销售情况,了解其占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例、销售价格是否合理、是否低价或高价结算、企业收入来源是否依附于某一关联方或重要客户,分析比较本期与上期有无异常变化。
5.将本期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进行比较,分析产品销售结构和价格的变动是否正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
6.比较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企业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并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
7.计算重要产品的毛利率,分析比较同类产品本期与上期毛利率变化情况,查清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原因。
8.检查企业财务账簿或财务软件系统,确定总分类账各科目发生额和余额,是否与财务报表相符。
9.抽查企业财务凭证,当期各科目发生额和余额是否与总分类账相符。抽查一部分原始凭证,检查发票是否与发运凭证、销售合同或协议等一致。
10.调查集团内部销售的情况,合并范围内企业是否存在上下游关系,追查其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集团内部交易是否予以抵销。对于全产业链集团企业的合并报表的收入数据要特别予以关注。
11.取得企业主要结算账户对账单,核查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对于同一天内同等金额的进出账要予以关注并剔除。
12.比较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一栏中的数据,结合企业的销售方式及赊销情况,分析数据的合理性。关注经营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量。
在实际工作发现,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调查分析往往可以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并发现其中的风险隐患,为信贷决策起到了很好的参考作用。我们在信贷调查中只有不断总结、探索更加有效的调查分析方法、收集更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并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出信贷建议,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全面、科学的决策信息。
温延群:锦联贷款沈阳公司风险控制部副经理
加入时间:2012/10/23 10:27:00
阅读次数:1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