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88期2011年05月03日
◆ 新闻
>> 锦联集团董事长李东军再次...
>> 慈善委员会成员赴瓦窝镇扶...
>> 锦联集团董事长李东军一行...
>> 锦联集团召开三产业董事会
>>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当选中国...
>> 锦程物流网“给力 3·1...
>> 锦程集团获中国物流百强评...
>> 锦程物流网召开新员工座谈...
>> 锦程集团设立嘉兴、南昌集...
>> 锦联集团董事长李东军率领...
>> 锦联大厦再次实现“出租率...
>> 中山区科技企业科技管理培...
>> 锦联地产集团总裁赵培勇赴...
◆ 专题
>> 爱心的加法——专访人力资...
>> 明年我们还来/王冰
>> 多一点真心,多一点爱/张...
◆ 人物
>> 谁拥有客户,谁就是赢家—...
◆ 物流
>>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货代销...
◆ 锦程巡礼
>> 做好客户的服务专家/锦程...
◆ 加盟之窗
>> 立足长三角 实现新跨越—...
>> 依托锦程平台 筑梦人生舞...
◆ 地产
>> 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及防范...
◆ 人生百味
>> 诚信为人之本/李寒松
>> 我看《平凡的世界》/李宏...
明年我们还来/王冰
    2011年4月8日 星期五 晴
    08:00  锦联大厦门廊
    一大早,参加这次捐助活动的锦联员工已经纷纷站在锦联大厦的门廊,为上午的出发做最后的准备。由于赶赴瓦房店瓦窝镇的几家小学和敬老院,车程远,时间紧,所以号召大家提早来到锦联大厦,8点钟准时出发。这比平时上班还要提前半个小时,对家远及需要带孩子上学的同事来说,这意味着要在天刚亮的时候就起床,顾不上吃一口面包就急匆匆的出门,开动小区内的第一辆倒出车库的轿车,或者在公交站牌下焦急的等待着今天第一辆始发车。即使这样,当我走进锦联大厦的门廊,发现同事们正忙碌的检查着昨天已经整理好的包裹行囊。大厦的安保人员帮助我们拎着一箱箱的衣物书籍。
    回想3月初,天气渐暖。坐在锦联投资集团企业管理部的办公室,时常听到同事在午休、工作之余,提到慈善月、慈善活动之类的谈论,有的同事还早早的准备好这次捐赠的衣物。不久,锦联慈善委员会通过Email、电话、网站等多种媒体向全体锦联同仁发出倡议。倡议书中提到,“锦联集团2011年‘四月慈善捐赠月’活动又将拉开帷幕,针对瓦房店市瓦窝镇小学及敬老院的关爱之旅即将再度启程”,“慈善委员会会把大家资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需要的人的手里”,“让我们的爱心得以延续传承”。之后的几天,是忙忙碌碌的。各个产业、公司和部门的领导和员工,将家里闲置的一件件衣物洗好、叠好,将书本分科别类的整理好,带到公司送到相关部门同事手中,负责捐赠活动的同事要一一清点衣装、物品和书本,核对捐款的金额,保证不丢失大家捐赠的每一本图书、每一分钱。忙忙碌碌的到了4月初,捐赠的衣物、金钱药汇总到集团公司人才部,人力资源总监王润红和人才部的同事李宏琳亲自核对财务数量,每一件捐赠衣物都经过了他们的认真整理。整理好的衣物打包装进集团公司仓库,转眼间把仓库挤得满满。
    这样,今天清晨最艰巨的“任务”,是把这些包裹一个个的装上卡车。锦程物流网的小张、小袁以及集团公司人才部的小李,都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临时充当了搬运工。锦联大厦的安保人员,以及在等电梯时得知这次捐赠活动的厦内客户,也都撸起了衣袖。在这些可爱的人协助下,我们在8点前顺利完成任务。
    太阳从东边高层建筑的背后探出头来。迎着阳光,我们踏上开往慈善活动的第一站。

    10:20  瓦房店市瓦窝镇中心小学
    一路上,随行的同事不断跟我说,中心小学的孩子多么可爱,校长和老师多么辛苦。锦联的领导打电话给随行同事,提醒我们注意路上安全,还再三嘱咐不要在学校耽搁太久,以免打扰孩子们的学习。得知我来瓦窝镇的公司同事发来短信,说:“真羡慕你能去那里看孩子们。祝平安。”
    我们从城市驶向村镇,暂别了锦瑟的高楼、拥堵的交通,暂别了繁华喧闹的街景。每往前走一段路,人烟渐渐稀少,楼房渐渐矮下,越发的感觉到静谧和简朴。城市里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炫彩纷呈。从斑斓的城市开往村镇,眼前的色彩渐渐单调起来,最后收于一种颜色——黄色。磁黄的岩石,焦黄的土地,农民脸上灰黄的肤色……还有,眼前用黄沙铺满的中心小学操场。
    这是一个印象中典型的村镇小学。四四方方的三层校舍,“文明守纪”、“勤奋向上”的两条标语就像肩章一样嵌在校舍的双肩上。校长和几位学生代表迎出了大门,指引我们这些陌生又熟悉的面孔走进学校,迎面赶上下课走出教室的孩子们,一个个脸上充满好奇和胆怯,见到我们纷纷举手行少先队礼,说“客人好”。这些孩子们普遍瘦小,红扑扑的脸颊映着灰黄的皮肤。他们的穿着十分简朴,而且没有统一的校服。看到这些,锦程物流网的小张后来在回忆中写到,“凡是走过的地方遇到的孩子,都很有礼貌的敬礼;那种久违了的少先队礼,皮肤的颜色,穿的衣服,都让我知道,他们的不易。”
    在校长和孩子们的簇拥下,我们来到音乐教室,才发现接受捐助的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早已坐在教室,居然坐的满满当当,空下最前排的座位留给我们这些“最重要的客人”。在见面会上,校长先生首先表达了对锦联集团的欢迎和感谢,他说到,在座的这些学生学习上进、家庭贫寒,能够得到锦联集团长期的资助,实在是解决了他们生活和学习中的重大难题。随后,集团公司李宏琳代表锦联集团表达了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继续捐助的决心。“今天非常高兴看到孩子们能健健康康的在学校里学习”,“你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生活的困难只是暂时的,这是对你们的考验,我们会不遗余力的帮助大家,让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学习”……
    见面会上,我在一旁拍照,当宏琳讲到“让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学习”时,我清楚的看到,一些孩子把头深深的埋在课桌下,在他们旁边,几位家长正在悄悄地拭去泪水。我突然意识到,相机的镜头应该对准的是在座的孩子们,他们才是今天和明天的真正主角。原谅我低劣的摄像技术,拍不到他们那种如黄土地般的淳厚和质朴。我们的每一份资助,都可能改变这些淳朴孩子的命运,让他们在爱心中慢慢成长。
    简短的讲话后,我们取出用信封装好的捐款,被校长唤到名字的孩子一一上前领取捐款。让我难忘的是,每个孩子低着头走到锦联同事跟前,懦懦的说“谢谢叔叔”,那单纯的眼神令人难忘。那是孩童的天真夹杂着羞涩的眼神,毕竟我们只是“陌生”的客人;那是淳朴的不计功利的眼神,世俗的贪婪和虚妄与他们绝缘;那更是饱含着感激的眼神,他们或许不知道手中的一张张人民币会买到多少书本,抵充多少学费,但在校长老师的言语感激中,在大人的殷切激励中,在父母湿润的眼眶中,一定能感受得到这些财物的份量。
    为了不过多牵扯老师和学生们的精力,我们在分发完财物后与孩子和老师们告别。校长坚持要跟我们随行带路,孩子们和老师们簇拥着将我们送上了车,临别时,目送我们离开中心校园,离开遍地黄沙的操场,直到我们看上去已经很远很远,渐远的汽车掩盖在焦土青山之中。我们的下一站,是第二中心小学。

    11:15  瓦窝镇第二中心小学
    有了“校长导游”的指引,我们没有费什么周折就找到第二中心小学。这里的校舍同中心小学如出一辙,外人几乎无法分辨。由于赶上午休时间,孩子们大多在教室里拿出熥好的饭盒,大块朵颐;或者急匆匆的跑回数里的家中。操场上,孩子们也几乎是清一色的黄肤色,红脸蛋,衣着简陋,三三两两的在操场追逐、打闹和散步,时不时用羞怯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们这些“山外来客”。
    这里孩子们的眼神依然是那么的清澈、纯洁。这不仅是巧合。黄土地没带来殷实的财富,却把山的宁静、土的淳朴、河的清澈赋予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人们守望着这片土地,日夜劳作,把粮食种在田地,把勤劳、质朴种在心里。
    为了不给孩子们增加心理负担,锦联的领导和同事在见面会上用亲切的问候打开了沟通的话匣子。在与校领导和孩子们的攀谈中得知,今天受捐助的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心酸的故事,有一个苦心经营的家庭。有的孩子,父亲身患重病在床,维持生计和主持家务都落在母亲和他幼小的肩膀上;有的孩子,父母都不健在,自幼与年迈的姥姥相依为命;有的孩子,双亲在城市打工奔波,无人照料的她不得不寄身于亲戚家暂住……在这些孩子之中,有一个小女孩引起了我特别的关注。不论是之前的中心小学,还是我们所在的第二中心小学,接受捐助的孩子都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出席见面会,有的是爸爸、妈妈,有的是直系的亲属。而这个小女孩只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一声不吭的坐在角落里,一言不发。她的爸爸妈妈在哪里?或许真的只是临时有事,工作抽不开身?她的亲戚家属为什么没有出席?我不知道,也不敢问,唯恐一不小心触到她的不幸。
    回想起锦联慈善委员会的倡议书,“把大家资助的每一分钱都用在真正需要的人的手里”。现在看来,这实在是最直白又最动人的表达了。
    临行前,中心小学的校长再三挽留我们在当地就餐,他说,“这几年你们来了这么多次,也该在我们这里吃一次饭了”。我们再次拒绝了他的好意,于公于私我们都不该多做停留;更何况,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声笑脸,是我们最好的精神食粮。

    12:10  瓦窝镇敬老院
    沿着山坡向上穿行,绕过几道宽窄深浅不一的弯路,在半山腰迎面一座绿荫包围的大庭院,这里就是瓦窝镇敬老院。与欢快、喧闹的小学校园相比,敬老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安静。穿过细细的走廊,几位老人正端坐在阶前,闲聊世事。旁边种满了绿树和植被,不远处的庭阁堆满了大垛大垛的玉米。我们的到来,丝毫没有打乱老人们的生活,每逢我们路过,老人们只是抬头看我们一眼,然后又低头闲聊起来。
    院长带我们参观敬老院。他说,这些老人大多失去了儿女,又缺乏自理能力。在这里老人的生活依然清贫,但群居的生活让他们告别了孤独,大家住在一起,有说有笑。人到晚年,心里的孤独远比经济和物质的匮乏更可怕。从这一点来说,我们送上关怀和爱心,让老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为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尽一点绵力。能够让这里的每一位老人安养晚年也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临别时,院长意外的拿出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尊老爱老,心系夕阳——赠大连锦联公司”,这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婉拒了在当地就餐的盛情邀请,却不能推辞院长在百忙之中制作的一面锦旗。我相信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我们锦联长期以来从事慈善捐赠事业的回报,更是对我们未来继续慈善事业的鞭策和鼓励。
    13:00  回公司的路上
    在车上,大家一言不发,连日的辛苦准备,大半天的舟车劳顿,在每个人的脸上写下倦意。半晌,集团公司的小李说了一句话:“明年,我们还来。”
    阵风渐起,汽车飞快的驶过山峦,穿越黄土。我在心里默念着:那些欢笑的孩子,祝你们学业有成;那些宁静的老人,祝你们身体健康。明年我们还来。


    王冰:锦联投资集团企业管理二部
加入时间:2011/5/3 16:29:00 阅读次数: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