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35期2006年12月8日
◆ 管理视线
>>
房地产企业跨区域管理模式...
◆ 人力沙龙
>>
用“宽带绩效”来制定企业...
◆ 财务聚集
>>
现金流与利润---需要均...
◆ 职业透视
>>
让全世界的货代联合起来—...
>>
关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理念的...
>>
FIATA 助力锦程国际...
◆ 锦联精英榜
>>
锦程物流网首届秋季运动会...
◆ 服务客户
>>
企业与客户的利益可以兼得...
>>
关注客户心声 文/...
◆ 休闲驿站
>>
锦联随想 文/姜冬...
>>
人生糊涂些好 文/...
>>
浓雾散开光明重来 ...
>>
爱的天堂,家的港湾 ...
◆ 家有喜事
>>
锦联集团12月份生日名单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现金流与利润---需要均衡的关注 文/张广涛
“现金至上”——这是时下最流行的观点,我也是基本认同的。之所以这个观点流行起来,可能有以下一些原因:
1.企业管理者们认识到现金流是企业生存的命脉,而许多知名企业的轰然倒下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观点;
2.中国的很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狭窄,而企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对资金的渴望极其强烈,资金束缚企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现;
3.财务报表反映的利润数字有许多不确定性,甚至大量的浅亏因素都没有充分考虑进来;
4.现代企业的赢利模式已经突破了简单买卖赚钱的概念,有大量的案例告示我们只要企业能够存续下去并能够产生足够大的现金流,企业就有机会借用资本的力量获取丰厚的利润。
所以,人们把更多的目光投向现金流。加之我们处在一个相对浮躁的年代,一些主流思想的过度强化会导致人们对其他一些重要信息的关注欠缺。重视现金流而忽视利润就是一个经典的个案。是不是利润真的无足轻重了呢?回答是否定的,对利润的忽视有可能带来一些严重问题:
1.利润是企业最经济的融资手段,不盈利会使企业失去一个有效的融资渠道;
2.企业的亏损会消耗正常的经营现金流;
3.由于融资渠道的匮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逐年提高,如果企业的赢利水平低于融资成本,企业不得不用资金弥补这一缺口;
4.长此以往,企业可支配的有效资金就会处在一个不断减少的通道中,企业不得不以更高的融资成本去获取现金,如此恶性循环;
5.在以上过程中,如果企业没有及时的通过资本市场等渠道获取足够的现金,对企业而言就是相当危险的;
6.由于关注导向的影响,企业的激励模式过分侧重于现金流,导致了经理人失去研究利润的兴趣,他们创造利润的主观能动性被埋没。
这些浅显的道理揭示了忽视利润的危险性,值得我们认真的思考。现金流好比人的血脉,而利润的作用就是帮助强壮人的体魄。利润的匮乏就如同人长期缺乏营养,不言而喻,一个长期缺乏营养的人是不健康的、甚至很危险的。因此,确保利润的实现是非常重要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阿里巴巴的马云和UT斯达康的吴鹰去拜访李嘉诚,请教企业常胜不衰之道。李嘉诚只给了他们一点建议——无论什么时候总有一样东西是赚钱的。可见,李嘉诚先生对利润的关注程度。
那么,现金流和利润矛盾吗?我肤浅的认为,两者都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信息,两者是统一的,虽然在特定的时期现金流重要一些,但经营者们同样要牢记对利润的关注。因为,企业里的大多数人是为创造利润这个目标服务的。即使我们的经营战略是寄希望于用一个足够大的现金流去换取未来在资本等市场的突破,我们也有必要加强对当期利润的研究,确保我们的盈利或亏损处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只有这样,企业才是相对安全的。否则,一旦亏损的幅度过大且有持续的趋势,企业的风险等级就会逐渐提高,此时,如果企业没有通过资本市场等其他手段获取足够的现金补充,企业的存续将愈显困难。
既然利润如此重要,我们怎样加以研究呢?我们需要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向企业运营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因此,我想用一个“收现利润(即企业财务帐面利润中已经收回现金的部分)”的概念来取代财务报表中的利润概念,一方面夯实我们对盈利的评价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将利润与现金流更紧密的联系起来。
有了“收现利润”这个概念,除了一如既往的重点关注现金流的安全,关注足够大的现金流能给我们带来未来的潜在收益外,我们应该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更多的引进利润指标。我们的组织架够要服务于利润中心的思想;在绩效考核中采纳“收现利润”的数据;在日常的管理中强化赢利模式的研究 …… “收现利润”的源源不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实力,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存续能力;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资金风险、保证安全、稳定的现金流转。
综上,企业对现金流的关注不容置疑,因为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同时,企业应加强对利润的关注,因为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使命。而对利润的关注并不会冲击对现金流的管理,反而有所裨益。
在这里,我只是停留在最初浅的层面来分析现金流与利润的关系,难免有所偏颇。随着对事物认知的深入,许许多多更复杂的关系有待进一步去探索。
加入时间:2006/12/8 13:57:00
阅读次数: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