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22期2005年11月28日
◆ 写在卷首
>> 李总刊前语
◆ 锦联新闻
>> 锦程集团:新版企业外网成...
>> 港口口岸局局长参观全球订...
>> 大连市副市长何健中视察锦...
>> 大连电视台1套对集团公司...
>> 沈阳地产:召开成立一周年...
>> 锦程集团:物流网注册会员...
>> 地产集团:[经典生活]与...
>> 集团党委在保持党员先进性...
>> 集团公司总裁李东军当选为...
>> 锦程集团:锦程物流网全球...
>> 锦程集团:《东北亚国际航...
>> 锦联全员为中国造血干细胞...
>> 锦程集团:东财与锦程进行...
>> 锦程集团:对青岛飞力公司...
>> 地产集团:韩国贝斯特好景...
>> 锦程集团:顺利通过AAA...
◆ 经典聚焦
>>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
>> 战略就是放弃  文/关可
◆ 行业宝典
>> 大话西游之网络布局  文...
>> 走向夜宴  文/刘静
◆ 红军精神
>> 党性分析  文/陈秀丹
>> 时时绷紧一根弦  文/韩...
◆ 全家福
>> 锦联集团群英榜
◆ 人生百味
>> 夜色盛宴  文/于大海
>> 城市情节  文/王志杰
>> 感悟平凡  文/陈春刚
>> 像糖一样融入  文/刘静
像糖一样融入  文/刘静
  就目前的状态来说,我的社会身份是:在大连生活了4年的沈阳人。

  对于“沈阳”这两个字,在刚开始的一年里很敏感,频频出现在我的思想和语言里,但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无论现实世界还是虚拟的网络,人家问我来自哪里,我都会回答“大连”,事实上我也并没有说谎,再过几年,“沈阳”就真的会在我的生活中退居二线,成为“家乡”。“家乡”是梦里的回忆,回忆里的温暖;而居住的城市是现实的生活,含怡在口,冷暖自知。

  在我的潜意识中,总是不自觉地认为,这么容易就把别人的城市当做自己的城市,而且还能从自己老乡的口音中辨别出越来越浓的“沈阳口音“,就像叔叔离开八、九年后,见我的第一面就给我当头棒赫:“你的拼音都就饭吃了,怎么这么浓的沈阳口音啊?”,就好像他自已从来就没有说过家乡话一样,这绝对是一种背叛,性质很恶劣,后果很严重。很想把这种背叛的过程渲染得苦涩、艰辛、迫不得已一些,比如说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灌辣椒水,垫老虎凳,用竹签钉进指甲……啧啧,血淋淋的,想想都疼,怎么说,这也是被叛最好的理由吧?但实际上,我却是像一块方糖遇到咖啡、一匙白沙糖遇到牛奶,凭借自己超强的融解力,被人家搅和搅和便甜蜜地混混沌沌,找不到北了。

  人的听觉最容易连带引发其它情绪,比如好感比如厌恶比如疏离,大连是东北所有城市中,方言最不接近东北话的城市,刚来大连的时候,每次听土生土长的大连人说话,自己都会被电得晕忽忽的,“一声”常常被读做“四声”,比如大连的“市骂”“彪”,就被读做“鳔”,铿锵有力,短而急促,向拍打在岩石上的浪花,适用任何人,骂起来很解恨!常用语中,“对”叫做“dei”,“你”读做“nan”。前者我倒是入乡随俗,顺手拈来,后者无论如何都不习惯。我是个语言能力极差的人,一直以来都操着一口标准的东北普通话,最大的毛病就是平翘舌不分。非典的时候,满大街的“众志成城”,这下可好,办公室里的几个八婆儿钻心磨眼地忽悠我念这几个字,我说“zong zi ceng ceng”,她们就笑得前仰后合,心想:“哈哈,瞧你们那儿彪样儿,我故意的丫都不知道,笑差气了才好呢!”平日里这些八婆儿们坏得冒水儿,我问她们这个字是平舌还是翘舌,她们就故意巅倒黑白,有一段儿时间我彻底分不清平翘舌了,最后决定自己查电脑、查手机、查字典,连带着把拼音给补了。来锦联的第一个年会,被八婆儿们迫害着在小品里演一个东北傻妞儿,着实被娱乐了一把。

  如今,大连同事说我的沈阳口音“血”顽固,这个我倒是很赞同,到了我这个年纪,乡音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叔叔说我的普通话讲得好了,这个我也同意,没有了语言环境的左右,加之自己每天最多时几十条用拼音输入法发出去的短信,自然记住了某些字的正确发音;原来的朋友说我已经有海蛎子味儿了,这个我还是赞成,不过那仅仅是某几个字某几个语调上的模仿成自然罢了!而我自己最真实的感觉,是从心底接纳了原来听起来很刺耳的大连话。

  我是个肉食类动物,饮食习惯很不淑女更不上档次,姑姑说我两、三岁的时候,就能把当时凉拼里肥得不见一丝瘦肉丝儿的肉片儿一骨脑塞进嘴里,吃得顺嘴流油,直到现在,凡是同我一起吃饭的人,都会给我点一个我爱吃的肉菜。在曾经的二十几年里,我很少吃海鲜,甚至连鱼也不喜欢吃。来大连之前在沈阳的一家公司做企划,这个公司旗下有一个海鲜酒楼在沈阳很有名,平日里同事小聚、老板犒劳,都会到那里腐败,席间少不了有龙虾、螃蟹之类的海鲜摆上桌来,但我都视而不见地只顾得大块吃肉,一是因为吃那些带壳的东西实在浪费时间,二来对于肉类有一种条件反射般的馋。刚来大连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告诉面包我不喜欢吃海鲜,而面包正好相反,一直把海鲜奉为上食,以中国人的鸡、狗之论,我便被他教导着慢慢地开始偿试着像大连人那样很专业地吃海鲜。面包对我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他说你原来不吃海鲜是因为在沈阳吃不到而已,想想的确如此,如果海鲜像白菜、萝卜一样稀疏平常地在市场里铺天盖地,也真容不得你不条件反射,当然,天生忌口就另当别论了!一年后,当我也开始一盆一盆地吃蚬子、螃蟹、虾爬子的时候,面包却时不时地吵嚷着想肉吃了,说是跟我在一起时间长了,脾性喜好被我同化了。其实我们俩整个就一个社会主义大融合。

  我想,对于大连来说,我之所以能够成为糖而不是其它什么,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动机很单纯,只是为了一个人,我没有想象过这个城市可以比我的家乡或其它城市给予我更多,但是他在,因为他,这个城市变得温暖了。而我,也就心甘情愿地在温暖里融化自己。记得当初他曾经问我,如果认识我时他在那个辽西的小县城,我还会不会不顾一切地跟他在一起,我说很坚决地肯定。我一直相信,只要有爱,我可以在任何空间状态下幸福地开花。
加入时间:2005/11/28 16:17:00 阅读次数: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