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70期2013年03月01日
◆ 新闻
>> 锦联集团召开2013年第...
>> 锦联集团董事长李东军一行...
>> 锦联集团董事长李东军一行...
>> 锦程集团召开海外业务发展...
>> 锦程集团参加大连市港航物...
>> 大连高新园区网络办主任一...
>> 锦程在线服务公司组织储备...
>> 锦联地产集团成本管理系统...
>> 沈阳地区物业公司开展“团...
>> 锦联金融与东北财经大学签...
>> 锦联金融服务市场部赴沈开...
◆ 管理视线
>> 接受使命,勇担重托!——...
◆ 物流
>> 货代实务操作解析/孙泽宇
◆ 锦程巡礼
>> 我们的“幸福指数”/黄仁...
◆ 加盟之窗
>> 突破传统 创新发展/刘铖
◆ 地产
>> 谈谈对《工作界面划分表》...
>> 新经济产业 舞动大沈阳—...
◆ 精彩锦联
>> 献给锦联物业员工的歌/王...
>> 崛起的幸福/王毅
>> 走出校园第六十五天/闵昊
>> 今年我二十八岁/刘军
新经济产业 舞动大沈阳——关于沈阳新经济产业园的战略解读/沈泽洋
   近年来,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号角响彻东北三省,唤醒了沉睡多年的共和国长子,作为重工业之都,沈阳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以沈阳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之内辐射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个城市的沈阳经济区被批准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建设国家新型产业基地重要增长区。正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沈阳市委、市政府作出了重要的战略决策: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三区合署办公,将大浑南打造成为沈阳市行政、文化、科技新中心。
   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更加明确了知识创新、自主创新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基于此,辽宁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浑南新区建设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由以研发、孵化、商务服务为主的7平方公里核心区和100平方公里高新技术产业承载区组成,未来把其建设成为辐射带动沈阳经济区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成为辽宁省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引擎和先导区。
   沈阳新经济产业园,作为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的核心区、沈阳浑南新区的产业示范区,肩负着高技术产业项目研发、孵化、承载,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双重使命,肩负着国家大学科技城的科技创新引擎和沈阳经济区经济发展引擎的双引擎功能。项目本着构建智慧园区的发展理念,将以知识经济、科技创新为导向构筑沈阳未来新城城市发展的新高地,是应对沈阳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核心的桥头堡。

   一、国家战略下的新经济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提出的直接原因在于全球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把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振兴、抢占新的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突破口。全球即将进入以知识为基础、以资讯和生物科技为主导,以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生物科技、通讯、电脑、机器人等为主要内容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新一轮新兴产业革命将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球形成新的产业链及市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我国在宏观数据持续低迷、普遍弱于市场预期的当下,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被普遍认为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实现“稳增长”的引擎,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战略下新经济产业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信息技术仍是引领经济社会进步的主要技术力量。软件、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的创新依然活跃,社交网络、微博等新业务的涌现和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信息化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网络新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出一批新兴业态,同时,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应用极大带动了经济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据专家预测,移动互联网今后的规模将是PC互联网的10倍;物联网的业务规模将是互联网的30倍,照此发展,信息技术的市场空间将大幅拓展。
   二是智能装备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动力。智能装备将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融入传统的制造装备,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装备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装备基础,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重点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和能源资源环境的约束,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5-10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三是新能源、绿色和低碳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各国对绿色、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分重视,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将发展新能源,低碳经济作为重振经济的重要引擎,竞相提出并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源、智能电网、节能建筑、新能源汽车、煤制化学品等新技术。我国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以年均超过25%的速度增长。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来推动新能源的发展,中国新能源行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四是关系人类健康和粮食安全的生命科技及生物技术成为关注热点。当前,生物技术的创新不断积蓄力量,生物产业逐步显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迹象,从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向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领域不断拓展,渗透性和辐射力明显增强。同时,无论从全球资本流向、研发投入,还是从新增高水平就业、形成新的产业集聚等方面看,生物产业已显示出充沛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预计到2020年,仅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或将达到4万亿元。
   此外,产业融合和技术交叉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其中,有些是技术的相互借鉴和交叉融合,有些是产业形态和应用模式的跨界组合,这样的融合将派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和需求,进而激发生产性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二、生产性服务业的助力价值
   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也称为生产者服务业,是指在商品或其他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企业为企业提供的中间服务,是为进一步生产或生产最终消费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中间性服务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具有知识含量高、附加值高和生产率高的基本特性,是现代服务业的集中体现。根据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生产性服务业概括为:金融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设计咨询、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工程咨询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新型业态和新兴产业,共计十二个门类。
   生产性服务业突破了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桎梏,表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和良好的就业吸纳能力,在促进资本深化的同时也推动产业专业化分工的细化与泛化,对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与加速产业升级的作用显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范围的产业转移已经从早期的制造业转移、制造业外包向服务业转移与服务外包演进,利用承接服务外包来整合并有效利用本国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激发生产者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是推动老工业基地企业的产业价值链升级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对于制造业发展迅速、服务业已经有了一定发展的沈阳地区而言,未来的城市科技中心已经为成功地承接现代化制造业与服务配套产业创造了有利因素。沈阳新经济产业园建成后,智能装备为代表的知识型制造业和现代化制造业物流等一系列生产性服务业项目的落地,将极大促进沈阳地区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成熟与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沈阳市成功构建沈阳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奠定核心产业基础,并将极大的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

三、产业园区的内生循环系统
   产业生命周期不同,生产组织方式不同,产业内部的发展驱动力就不同,对于单一企业来说同样适用。产业园区的生产方式实现了产业的集聚和服务的升级,使得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化,模块化以及行业标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行为,同时降低了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促使企业内部出现作业链条分解,企业边界逐渐收缩。
   在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过程中,环境是内生因素,决定了企业进来以后能否发展的更好,企业能否实现自我创造能力的提升,从而适应更为广阔的发展需求。因此,产业园区内的生循环系统就是要靠服务体系的打造,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率,实现产业集聚效应的有效释放。为此,沈阳新经济产业园构建了七大运营服务平台:
(一)企业服务平台
   企业服务平台是园区的企业发展基础配套之一,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在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具体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亲商服务、创造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软环境而成立的一站式服务中心,除含有一站式审批以外还囊括企业发展配套要素的银行、电信、邮政等服务内容。
(二)政策服务平台
   政策服务平台是一种公共政策服务的尝试,旨在整合目前各职能部门已有的涉及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为有意来落户的企业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专业化的“政策”信息服务。该平台将涵盖投资、创业、扶持基金等政策法规,让入驻企业能够及时地了解有关政策导向、有效享受到国家、地方及新经济产业园的各项优惠政策,为企业的事业发展提供帮助。
(三)人力资源平台
   新经济产业园的人力资源平台囊括了传统人力资源平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招工招聘、技能培训、行业猎头等,重点突出对员工异动的监控与管理,以及经理人俱乐部。其中,经理人俱乐部与产业发展平台会形成有效互动,切实实现园区内生循环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四)产业发展平台
   产业发展平台是新经济产业园有别于传统产业园区的根本,是构建产业园区内生循环系统的核心,在创业、创新等扶持性政策的基础之上着重关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税政策的咨询与解读,完善企业的法律及电子商务系统,通过园区品牌推动企业品牌的建设,通过产业链的打造实现企业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企业链的打造实现企业业绩的提升,通过空间链的打造实现企业的跨区域扩张。
(五)科技孵化平台
   以百所高校为内核的科技孵化平台同时也是产业园区的产业驱动模式之一,为创业型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创业指导、科技孵化及二次孵化等服务,同时为规模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满足企业处于不同发展时期对于技术的不同需求。
(六)投融资平台
   投融资平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该平台的建设将充分融合沈阳国家大学科技城现有的融资平台基础,并积极争取浑南新区及沈阳市关于科技型企业及新兴产业的融资政策。此外,锦联集团旗下的金融服务公司将利用现有的贷款、担保、融资租赁及投资业务四大板块的业务体系为新经济产业园企业投融资服务。
(七)知识产权平台
   保护知识产权能够促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新经济产业园的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将是将重点围绕:知识信息交流、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展示和交易,知识产权保护等几个方向进行。并积极引入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服务等专业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为园区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四、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微创新
   沈阳新经济产业园不同于以往产业园开发模式中仅有产业定位,没有产业驱动模式的弊端,通过确立产学研科技孵化作为产业发展驱动模式之一,实现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产学研用各类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和环境,充分降低企业研发创新及运营的成本,培育新兴优势产业方向及产业集群;通过确立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产业发展驱动模式之一,在科技创新基础上对于科技园区建立更深层次的把握,强调各个方面的资源整合能力,把园区内各方的专长资源加以整合推广,加速产业集聚效应及产业间的有效互动,并为园区打造一个整体的强势品牌。沈阳新经济产业园将树立我国新城开发模式中产业核心功能区及产业园区的标杆,具有示范意义。
   从产学研科技孵化及生产性服务业两个维度,建立双核模式的产业经济驱动引擎:以百所大学及科研院所构建的公共研发平台为基础,打造产学研专属的四大孵化平台,实现科技创新能力的释放效应;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打造企业服务、政策服务、人力资源、产业发展、科技孵化、投融资、知识产权七大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引领以新经济产业为代表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调发展。
   在发展模式上,沈阳新经济产业园项目完全遵循产业发展微笑曲线理论:首先,依托产学研科技孵化项目作为科技创新驱动核心,辅以四大专项科技孵化平台,打造知识经济驱动的新经济产业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知识财富的快速提升。其次,推动生产性服务为带动的现代服务业的全域发展模式,以园区七大运营平台为核心,实现以企业研发机构为代表的新型商务经济聚集的同时,吸引各类为高新技术生产提供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企业的聚集,进而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企业的聚集效应及服务的叠加效应。

五、未来沈阳经济区的领航者
   以高新技术、高新技术产业及产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与传统的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及基础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促进大沈阳经济区快速发展的根本。新兴产业是代表我国产业结构系统的发展方向,具有市场远景的产业,代表着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过充分发展,必将演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013年1月6日上午,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市长陈海波在沈阳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表示,今后5年,是沈阳市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基本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陈海波表示,扎实推进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推动服务业走向高端化,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62%。实施创新驱动,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资源开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前列。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沈阳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放眼未来,沈阳新经济产业园依托园区的内生循环系统及产业园发展模式的微创新,孵化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秀高科技企业,引进一批新兴产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培育系列新兴优势产业方向和产业集群,营造沈阳新经济产业良好的创新及创业环境和氛围,打造大沈阳地区新经济产业的驱动航母。


                 沈泽洋:锦联地产集团行政管理本部企业管理经理
加入时间:2013/4/12 15:09:00 阅读次数: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