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77期2002年2月10日
◆ 写在卷首
>> 新年寄语 文/李东军
◆ 锦联时空
>> 总裁致词 文/李东军
>> 开拓进取 再创锦联事业...
>> 锦程国际 货运全球 文/...
>> 锦联地产 世纪经典 文/...
>> 表现胜于承诺 文/于大海
◆ 管理视线
>> 企业要发展 管理要到位...
◆ 锦联家事
>> 永远转动的快乐枢纽 文/...
>> 锦程年会花絮 文/刘朝阳
◆ 联欢会花絮
>> 众里寻"她" 文/李旭
>> 造假工程 文/李旭
>> 绯闻男主角--王洪 文/...
>> 众乐之源--巴德鸿 文/...
>> 超越自我 文/程军
◆ 员工心语
>> 我的大连生活 文/张莉
>> 感受 文/薛庶
>> 锦联伴我成长 文/栾兰
◆ 边边角角
>> 生命是一只慵懒的蝶 文/...
◆ 风雪书窗
>> 心境如烛 文/巴德鸿
◆ 七彩文苑
>> 感动只在一瞬间 文/侯颖
>> 花季 雨季 文/季巍巍
◆ 读书交流
>> 勇气决定希望--《谁动了...
◆ 新闻视野
>> 锦联2001年十大新闻
>> 新闻短讯
>> 锦联集团2002年会暨2...
◆ 生日贺卡
>> 生日贺卡
总裁致词 文/李东军
    回望过去的一年,我要向锦联全体同仁道一声"谢谢"!面对新一年的工作,我要对锦联全体同仁说一声"拜托大家"!面对新一年大家新的生活,我要献上美好的祝福:祝愿锦联全体同仁2002年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现在好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所有的媒体--报纸、杂志、电视、电台以及互联网,都在谈论入世。中国去年12月份入世了,大家都知道。那么入世究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我想我没有必要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所有的媒体都反复对这个问题进行不断地解释,不断地回答,可以说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我做为一个企业的总裁,我有自己的感受。
    我们公司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就提出了要调整,而且制定了未来几年的战略发展规划。应该说,到1999年年底,我们就明确提出来:优先发展货代业,地产置业并重发展的两大战略。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两个战略的提出是有背景的。今天我们要树立这样一个意识,就是:入世给中国企业的挑战和机遇不是一下子就能体现出来的,不是说从去年12月11日起我们立即感觉到什么机遇,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压力和挑战。实际上,机遇和挑战都是建立在企业有预见性的基础之上,即入世给我们的机遇,是我们通过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慢慢地有准备获得的,入世给我们的压力也是一天天不断释放的。我谈到我们1999年在战略上进行了规划,进行了战略设计,实际上我们就是在为中国的入世做准备,我身边的管委会成员及各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他们体会比较深。我记得在1998年调整时,包括1999年的时候,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不断研究新的项目,要上新的项目,研究鱼粉,研究塑铝管,还研究文化产业和要办广告公司。我记得我带领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几次战略研讨,最后在年底全公司的大会上我很明确提出了两大战略。今天,我们应该对战略有进一步的认识并做一定的评价。我认为基本上可以判定我们这一步是走对了,是符合我们企业包括人、财、物的综合运作水平。比如说国际货运,大家都知道,它是我们的起家产业,我们从1990年就开始做,尽管到了1997年、1998年国际货运业有滑坡,做的不是太好,但是毕竟我们在这里有产业经验和人才优势,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当时还发现网络技术的出现可以重新对中国的国际货运市场进行整合。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选定国际货运业?一是因为我们有这方面的基础,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中国这种小型的点式经营国际货运企业将来是没有出路的,而我们出现滑坡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另外,由于我们已经做了8年,我们有决心做好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中国入世前后还有一段较长的保护期。入世之后大的国际货运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的网络,比如像泛亚班拿在全球有近1000家分支机构,有非常完善的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最重要的是它们有资源优势,这就是货运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也明确地意识到:点式经营没有出路,只有快速地建立起全国乃至全球的网络服务体系,才可能有资格和国际型大企业竞争,才有可能生存和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创新。现在我们可以对国际货运的发展作出一个客观的分析和评价,过去我们公司点式经营在大连,虽然1990年代初在大连做出了一些名气,但当时也就是在沈阳、哈尔滨、长春有三个办事处,营口、天津有两个分支机构。按传统的运作方式实际上到了1997年、1998年我们就发展不下去了,也就说,我们在那时就已经意识到,未来国际货运市场要求能够生存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是那种具有网络,具有资源优势的企业,是国际型的企业。所以从1998年开始,我们就在创新,就在设计我们新的发展战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们现在在全国有近20家分支机构。昨天我参加锦程公司年会,我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各分公司的经理人都来参加会议,而且都带着助手,带着两三个人来参加。他们现在对锦程总部非常有信心,他们非常认同锦程的模式。有一家香港公司,过去从事国际货运很多年,现在已经加盟到我们企业中来。韩国三大国际货运企业之一的一个高级经理人也准备加盟到锦程,要跟我们合资在韩国建立子公司。我们这个模式,应该说,已经逐步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实践证明也是非常成功的。
    在地产的发展上,以我们当时的判断,虽然与同行、与其他大的房地产企业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因为我们毕竟1994年就成立了地产公司,第一个项目--大家都知道是锦联大厦,虽然运作得不太成功,但是锦联大厦作为地产开发也使我得到了许多的经验教训。我最终能够确定在地产业继续发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到地产毕竟在中国市场是才开始的产业。中国的地产业,作为商品,就是咱们说的民宅,也不过几年的时间。发达国家的地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快速发展,现今二、三级的市场也相当成熟,而中国的一级市场才开始启动。另外,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农业型的社会,也就是说,70%人口在农村,而美国8%人口在农村,所以从农业型社会向工业型社会转变也就意味着中国有6亿农民要进城,想想是多么巨大的市场!所以我认为地产业在中国仅仅是开始,而且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前些日子到北京听有些地产商演讲,有人问王石有没有竞争对手,王石自己都承认,他说我没有竞争对手。为什么?因为中国地产市场太大了,他碰不着对手,也就是说空间太大,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干扰和角逐。我们现在在地产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一个层面,在一个细分的市场去做。节前我带领中层经理去看了一下世纪经典的样板间,大家说做得不错,也有人说在大连是第一的,而这就是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我到南方走了很多城市,我认为万科的房子,从户型结构到整个内部装修,我认为都不如我们现在的房子。其实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中国的房地产目前就是这个水平,彼此超越是很容易的。对我们来说这就意味着还有机会,当然,如果我们一个小小满足,不需一时人家马上比我们做得还好。中国的房地产就是这样,整体水平低,就有着太多的发展机会。也就是说谁都可能后来者居上。
    今天,我作为总裁只能把公司的发展,把我的感受跟大家说一说,好让大家对公司的发展有认识,有信心。因为这两年的发展,说句实话,各方面的评价都有,包括外界的,我们内部的,包括中高层的干部,也包括各企业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想法。公司这几年一直处在调整期,处在新的战略构架的搭建时期,所以在这个阶段,有过程是正常的,就像上次开会时我跟大家说的,我们现在在干什么事儿呢?是在做拉弓,拉弓的过程比较慢,需要时间,当我们一撒手,一放箭,只要我们瞄准目标,箭出去的速度是很快的。我的意思是说这样一个道理:当企业需要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发展,当企业需要调整的时候就必须调整。有的时候需要耐得住寂寞,但是抓住机遇的时候你必须要抓住,发展也是极快的。
    我个人感觉,国际货运产业的发展也处在一个对未来战略实现的非常关键的时期,刚才胡炜总经理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国际货运要突破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一定要坚定地把网络技术的应用放在支持我们的业务,支持我们的管理,支持我们的服务,支持我们的资源整合,支持我们的集中采购上来。这一点要坚定不移,如果国际货运能够实现集中采购,哪怕多小,只要有这个开始,可能就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在房地产业,很多人都看到了我们的产品确实不错,但是它也有一个障碍,也有一个台阶,就是今年要打赢,要彻底打赢这一仗。能否完成今年地产销售收入的指标,就意味着我们地产业在现在这个市场上能不能达到相应的水平,也意味着我们还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这点非常关键。我本人也非常有信心。
    去年有记者问我做了这几年的企业,有什么感觉?我当时说找到了做企业的感觉。今年呢,我又有什么新的感觉呢?在前两天中层干部会上我说我这几年是越做越有信心。打个比喻:就像我在寻找一座高山,看到前面隐隐约约像座高山,然后就摸索着坚定地向前走,越往前走,山的轮廓越清晰;继续往前走,就看到了山上的树木,甚至小道和石头。所以我坚信:到今年年底,我认为对我们整体的战略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肯定。现在对于我们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我们全体员工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坚持,让别人去说,我们坚定走我们自己的路。
    我们公司现在确定了两大战略体系,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了我们应该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怎样去做,特别是国际货运产业。对于国际货运,我基本上感觉10年内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划,当然这个规划还需要客观不断地完善。我想可能在项目起步的这几年发展会比较慢,因为它需要突破一个瓶颈,所有的工作要突破集中采购这个瓶颈,如果突破了这个瓶颈,将来的发展是非常快的。总裁助理李新春曾经调查过,国际上大的物流企业一年的营业额相当于人民币3000多亿。美国联邦快递是在1973年成立的,它在创新发展上可以说较同行先走一步,它在70年代末就将网络技术应用到业务发展。当时互联网还没有民用,它不惜铺设电缆,租用卫星来支持它的发展。结果大家都知道,美国联邦快递在不到30年的时间就进入了全球500强。在国际货运的发展上,确实有很多发展比较好的企业给了我们一些启示,也给了我们一些信心,当然对于我们的发展也给了明确的理念上的支持。
    在结束讲话之前,我要跟大家说,我们现在不仅想好了去做什么和怎样去做,而且想好了怎样去赢。最后,我用这句话和大家共勉:我坚信,当我们想好怎样去赢的时候,整个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谢谢!
加入时间:2002/3/5 14:50:00 阅读次数: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