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53期2008年5月1日
◆ 锦联新闻
>>
锦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被授...
>>
锦联集团集体合同签订协商...
>>
锦联集团2008年第一季...
>>
省政协副主席贺旻一行来访...
>>
长春现代物流考察团一行参...
>>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顺利通过...
>>
锦程物流网抗震救灾专题上...
>>
锦程订舱中心4月业绩创出...
>>
锦程订舱中心高阶会议圆满...
>>
锦联地产集团于总赴深圳参...
>>
锦联地产集团总裁于大海荣...
>>
沈阳锦联•经...
>>
锦联地产集团举行房地产专...
◆ 专题
>>
天灾无情人有情!
>>
锦联集团2008慈善捐赠...
◆ 管理视线
>>
寻求新的互联网发展和机遇...
>>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张...
◆ 物流
>>
浅谈网站的基础运营/吴美...
>>
国际货物运输成本介绍/孙...
◆ 地产
>>
地热采暖心得/赛庆甫
>>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沟通与...
◆ 锦联精英榜
>>
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 员工之家
>>
锦联集团第四届扑克大赛圆...
◆ 人生百味
>>
像许三多一样,有意义的活...
>>
寻找人生的快乐/王晓艳
>>
音乐九章/吕晶
◆ 家有喜事
>>
锦联集团6月份员工生日名...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思考/张峰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应运而生的一种宏观管理理论,近年来,该理论已被西方主流的企业所接受和应用,不断的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已成为21世纪企业组织和管理方式的新趋势。
一、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和特点
概括而言,学习型组织实质就是一种让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持续学习,创造自我,扩展创造未来能量的组织。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研究创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最早的系统化、学说化的理论。他将学习型组织定义为:“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与传统的组织模式比,学习型组织有如下特征:(1)强调学习性。传统组织一般以高效率为绩效目标,而学习型组织则以持续的学习作为目标。善于不断学习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组织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有比你的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学习型组织拥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建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具有不断增长的学习力,强调学习是促进组织发展的持续推动力。(2)注重团队学习。与传统的纵向金字塔型组织结构不同,以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为组织结构的学习型组织强调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共同学习,员工共同合作,在一起解决问题。在学习型组织里,员工们能为共同目标而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共享与互相协作来提高组织效率。(3)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知识创新性组织。与传统的反应性组织不同,学习型组织能通过不断的自我创造并依靠知识的创造、获取和转移创造价值,是一个具有持久创新能力去创造未来的组织。
二、学习型组织的内容
彼得•圣吉博士对数千个企业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并经过十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将心理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的理论应用于企业管理,开发出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一套方法,使学习型组织理论演变成一项管理科学。彼得• 圣吉把学习型组织模型概括为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一理论是继全面质量管理、生产流程重组和团队战略之后出现的最新管理模式。阐释这一模式的《第五项修炼》被西方企业界誉为21世纪的企业管理“圣经”。
1.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以不断厘清和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为起点,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结合实际,实现突破极限和超越自我。只有实现自我超越的人,才会对生命和事业全身心的投入,不断地创造和超越,追求真正的、有效的、终身的学习。自我超越是组织中整体价值观的形成和提高组织学习能力的基础。
2.改善心智模式
心智模式决定了我们如何认知周围的世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心智模式”是根植于心中,影响我们对世界的了解和态度。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改善自己心智模式的人往往会由于固守不恰当的假设而导致好的构想不能实施,进而阻碍了组织的发展。因此,只有改善心智模式,个人和组织才可能有所创新。
3.建立共同愿景
学习型组织的真谛在于建立一个组织共同的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是所有个人的愿景,经过彼此交流、碰撞、协同、融合并形成共识的产物。它要求组织的全体成员拥有一个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建立共同愿景,可以为组织的学习提供目标和动力,对组织来说至关重要。
4.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是建立在自我超越及共同愿景修炼基础之上,让群体发展出超乎个人才华总和的伟大知识和能力。团体学习的目的是萃取高于个人智力的团体智力同时增进集体思维的敏感度,它强调集体学习和实践性演练。团体学习鼓励所有的成员自我发展,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和愿景,并塑造出一种资源共享的组织环境,促使团体既有创造性又有协调性的行动,以利成员在团队的帮助下共同提高,并扩散团体学习的成果。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为重要”。团体学习是发挥团体智慧的最佳途径之一。团队学习可以提高整体搭配行动的能力,成员成长的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更快,它可以让每个成员的想法自由交流,发现远比个人深入的见解,从而使组织更有竞争力。
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中一项重要的、综合性的修炼,是前四项修炼效果的综合,也是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系统思考要求人们运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即用一种系统的、整体的、互动的思维方法来代替机械的、片面的、静止的思维方式,使人们的视野可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片面到全面的开阔起来。系统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转变,其本质意义在于训练一种“整体的”、“动态的”搭配能力,使我们可以纵观全局,掌握重点,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我们自己所处的世界。以系统思考的原理来考虑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清组织的学习智障,扩大思考问题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跨度,找出问题的本源和解决其最有效的杠杆点,还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各种客观对象(系统)的整体变化形态,了解应如何有效地掌握变化规律,以及如何有效地改变系统,开创新的局面。
学习型组织的精髓就是融合五项修炼技术,促使组织不断创新。然而,这五项修炼之间存在着一种错综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互为前提的系统特性:建立共同愿景重在培养成员对团体的长期承诺,管理者致力于为组织成员描绘发展前景,明确目标,强化使命感;改善心智模式则专注于开放的方式,反思我们认知方面的缺点和失误;团体学习,是发挥团体力量,使团体力量超乎个人力量的总和技术;自我超越则是不断反照周围影响的一面镜子;缺少自我超越的修炼,人们将陷入压力—反应式的被动困境。只有建立在以系统思考为核心的五项修炼基础之上,组织才能不断学习、创新,在竞争中变革发展。
三、对于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是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针对国内企业管理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鼓励个人愿景,培育共同愿景
创建学习型组织,首先要为全体员工确定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即确立共同愿景。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展自己的个人愿景,并平等对待每个成员;倡导成员间彼此尊重对方的意愿,从而汇聚、融合众多个人愿景,建立组织的共同愿景。这样才能凝聚企业上下的共同力量,使所有企业员工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
2.企业领导者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带头学习
在创建学习型企业中,企业领导和各级干部应当带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且努力实践,要为从事学习的个人和团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领导者需要建立有利于促进学习的体系,要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带领者、倡导者。
3.转变学习态度,提升学习能力,打造学习型人才
在转变学习态度上,企业要发动员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员工自我超越、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的理念,加深员工对学习内涵的认识,并不断创造学习机会,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培养学习型人才。
4.注重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有助于提高成员整体搭配能力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企业应不断开展深度会谈、讨论等方式,以促进团队成员间互相交流分享知识,从而优化组织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5.改善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建立自由开放的学习共享平台
对学习型组织而言,环境因素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和质量。企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要营造一个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良好氛围,创建全员学习的环境,同时建立自由、开放,便于信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平台,保证知识的共享和信息的高效传播,以形成良好的共享环境。
6.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培训管理机制。企业要规范培训制度,坚持以培训为主,建立多元培训教育系统,提高学习实效性。
7. 摆脱浮躁,稳步推进
建立学习型组织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和提高。企业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中,要摆脱浮躁,结合实际,吸收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避免一蹴而就的心理;遵循系统组织,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的原则,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层次,提出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总之,企业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还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只有组织成员共同努力去创建学习型组织,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加入时间:2008/5/28 10:38:00
阅读次数: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