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82期2002年7月2日
◆ 写在卷首
>>
人生的第九种修炼
>>
把目标踩在脚下 文/李东...
◆ 新闻视野
>>
新闻短讯
◆ 锦联时空
>>
讲求事业心,培养高境界,...
◆ 营销世界
>>
论社区创新 文/杨成军
◆ 他山之石
>>
八十年十大转折
◆ 锦联家事
>>
激情——经典乐章的主题 ...
>>
大话春游 文/侯颖
>>
凤凰山游记 文/薛庶
◆ 随想杂谈
>>
随感三则 文/周晓枫
>>
足球不是这么踢DI 文/...
◆ 员工心语
>>
成长辉煌 文/谭德胜
>>
在锦联的日子 文/孙翠萍
>>
明天会更好 文/刘声魁
>>
做一个合格的锦联人 文/...
>>
锦联,生日快乐 文/聂洪...
◆ 七彩文苑
>>
艳遇 文/扶江
◆ 边边角角
>>
与爱情无关—一位贾球迷的...
◆ 大事记
>>
锦联大事记(2000年7...
◆ 人力资源
>>
21世纪领导的10大特质
◆ 生日贺卡
>>
生日贺卡
2019年第5期(总283期)
2019年第4期(总282期)
2019年第3期(总281期)
2019年第2期(总280期)
2019年第1期(总279期)
2018年第12期(总278期)
2018年第11期(总277期)
2018年第10期(总276期)
2018年第9期(总275期)
2018年第8期(总274期)
2018年第7期(总273期)
2018年第6期(总272期)
2018年第5期(总271期)
2018年第4期(总270期)
2018年第3期(总269期)
2018年第2期(总268期)
2018年第1期(总267期)
2017年第12期(总266期)
2017年第11期(总265期)
2017年第10期(总264期)
2017年第9期(总263期)
2017年第8期(总262期)
2017年第7期(总261期)
2017年第6期(总260期)
2017年第5期(总259期)
2017年第4期(总258期)
2017年第3期(总257期)
2017年第2期(总256期)
2017年第1期(总255期)
2016年第12期(总254期)
2016年第11期(总253期)
2016年第10期(总252期)
2016年第9期(总251期)
2016年第8期(总250期)
2016年第7期(总249期)
2016年第6期(总248期)
2016年第5期(总247期)
2016年第4期(总246期)
2016年第3期(总245期)
2016年第2期(总244期)
2016年第1期(总243期)
2015年第12期(总242期)
2015年第11期(总241期)
2015年第10期(总240期)
2015年第9期(总239期)
2015年第8期(总238期)
2015年第7期(总237期)
2015年第6期(总236期)
2015年第4-5期(总235期)
2015年第3期(总234期)
2015年第1-2期(总233期)
2014年第12期(总232期)
2014年第11期(总231期)
2014年第10期(总230期)
2014年第09期(总229期)
2014年第08期(总228期)
2014年第07期(总227期)
2014年第06期(总226期)
2014年第05期(总225期)
2014年第04期(总224期)
2014年第03期(总223期)
2014年第02期(总222期)
2014年第01期(总221期)
2013年第12期(总220期)
2013年第11期(总219期)
2013年第10期(总218期)
2013年第09期(总217期)
2013年第08期(总216期)
2013年第07期(总215期)
2013年第06期(总214期)
2013年第05期(总213期)
2013年第04期(总212期)
2013年第03期(总211期)
2013年第02期(总210期)
2013年第01期(总209期)
2012年第12期(总208期)
2012年第11期(总207期)
2012年第10期(总206期)
2012年第09期(总205期)
2012年第08期(总204期)
2012年第07期(总203期)
2012年第06期(总202期)
2012年第05期(总201期)
2012年第04期(总200期)
2012年第03期(总199期)
2012年第02期(总198期)
2012年第01期(总197期)
2011年第12期(总196期)
2011年第11期(总195期)
2011年第10期(总194期)
2011年第09期(总193期)
2011年第08期(总192期)
2011年第07期(总191期)
2011年第06期(总190期)
2011年第05期(总189期)
2011年第04期(总188期)
2011年第03期(总187期)
2011年第02期(总186期)
2011年第01期(总185期)
2010年第12期(总184期)
2010年第11期(总183期)
2010年第10期(总182期)
2010年第09期(总181期)
2010年第08期(总180期)
2010年第07期(总179期)
2010年第06期(总178期)
2010年第05期(总177期)
2010年第04期(总176期)
2010年第03期(总175期)
2010年第02期(总174期)
2010年第01期(总173期)
2009年第12期(总172期)
2009年第11期(总171期)
2009年第10期(总170期)
2009年第09期(总169期)
2009年第08期(总168期)
2009年第07期(总167期)
2009年第06期(总166期)
2009年第05期(总165期)
2009年第04期(总164期)
2009年第03期(总163期)
2009年第02期(总162期)
2009年第01期(总161期)
2008年第12期(总160期)
2008年第11期(总159期)
2008年第10期(总158期)
2008年第09期(总157期)
2008年第08期(总156期)
2008年第07期(总155期)
2008年第06期(总154期)
2008年第05期(总153期)
2006年第08期(总132期)
2008年第04期(总152期)
2008年第03期(总151期)
2008年第02期(总150期)
2008年第01期(总149期)
2007年第12期(总148期)
2007年第11期(总147期)
2007年第10期(总146期)
2007年第09期(总145期)
2007年第08期(总144期)
2007年第07期(总143期)
2007年第06期(总142期)
2007年第05期(总141期)
2007年第04期(总140期)
2007年第03期(总139期)
2007年第02期(总138期)
2007年第01期(总137期)
2006年第12期(总136期)
2006年第11期(总135期)
2006年第10期(总134期)
2006年第09期(总133期)
2006年第07期(总131期)
2006年第06期(总130期)
2006年第05期(总129期)
2006年第04期(总128期)
2006年第03期(总127期)
2006年第02期(总126期)
2006年第01期(总125期)
2005年第12期(总124期)
2005年第11期(总123期)
2005年第10期(总122期)
2005年第09期(总121期)
2005年第08期(总120期)
2005年第07期(总119期)
2005年第06期(总118期)
2005年第05期(总117期)
2005年第04期(总116期)
2005年第03期(总115期)
2005年第02期(总114期)
2005年第01期(总113期)
2004年第12期(总112期)
2004年第11期(总111期)
2004年第10期(总110期)
2004年第09期(总109期)
2004年第08期(总108期)
2004年第07期(总107期)
2004年第06期(总106期)
2004年第05期(总105期)
2004年第04期(总104期)
2004年第03期(总103期)
2004年第02期(总102期)
2004年第01期(总101期)
2003年第12期(总99、100期)
2003年第10期(总98期)
2003年第09期(总97期)
2003年第08期(总96期)
2003年第07期(总95期)
2003年第06期(总94期)
2003年第05期(总93期)
2003年第04期(总92期)
2003年第03期(总91期)
2003年第02期(总90期)
2003年第01期(总89期)
2002年第12期(总88期)
2002年第11期(总87期)
2002年第10期(总86期)
2002年第09期(总85期)
2002年第08期(总84期)
2002年第07期(总83期)
2002年第06期(总82期)
2002年第05期(总81期)
2002年第04期(总80期)
2002年第02,03期(总78,79期)
2002年第01期(总77期)
八十年十大转折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有十三人,他们代表着全国五十多名党员。党的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率领北伐军两万多人,在南昌宣布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军队,"八一"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纪念日。
扭转危局的遵义会议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红军攻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遵义举行。会议经过讨论,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周恩来为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不久,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共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红军和中国革命,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一日至三十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十月一日下午二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下午三时,北京三十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频仍的局面。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建立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到一九五六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使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得以建立,实现了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良好基础。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毛泽东思想是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重要著作。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
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的完整理论。它们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在多方面得到展开而达到了成熟。
一九四三年七月,王稼祥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第一次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
一九四五年六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至此,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得到了正式确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是从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开始的。这一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许多人从过去种种"左"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确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推进,人们又开始重新认识市场调节的问题。一九七九年,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都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补充的思想。之后,对计划与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在全党思想逐步统一的基础上,一九九二年十月十二日,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邓小平理论,是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
一九八二年九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一九八七年十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一九九二年初,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谈话,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多年来困扰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
一九九七年九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写入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为中国新世纪发展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在新旧世纪之交的二000年,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二000年二月,江泽民在广东视察工作时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三个代表"思想的的提出,是江泽民总结中国共产党近八十年历史经验,深入思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紧密联系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作出的科学结论。是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这一重要论述,从根本上进一步回答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二十一世纪,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在新的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它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它必将对未来中国的走向产生深远的影响。
加入时间:2002/7/2 15:44:00
阅读次数:1204